欢迎访问“巴佩体育网”BaPei.Cn

登录网站网站收藏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凝聚八方英才 共筑强国之路——体育人才为新中国体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成立75年,既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75年,也是体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75年。在***的领导下,一代代体育人拼搏奋斗,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体育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发展壮大队伍这一核心任务,对标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需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和“人才强体”战略,砥砺前行、不断奋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国担当、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体育人才,推动谱写出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推动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积极求索 体育人才工作开创事业新篇

我国体育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经过多年艰辛求索,到如今兵强将勇、英才辈出,体育人才工作历程不凡、成果丰硕。

***成立之初,体育人才工作在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经过近30年的奋斗,确立起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体育人才制度体系,形成了包括党政干部人才、竞技体育人才、群众体育人才、体育教育科技人才等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起步发展。建立起“业余体校—省级专业体工大队—国家集训队”为主线的运动员三级培养选拔体系,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机制保障。通过设立体育院校,开设培训班,举办、参加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体育国际交流等途径大规模培养和选拔体育人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育人才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在奥运争光战略指导下,一系列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取得多次突破。全民健身在国家高度重视下,逐步形成以体育社会团体和乡镇街道体育工作人员为骨干,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健身场所从业人员为基础的群众体育人才队伍。

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体育系统大力实施“科教兴体”“人才强体”战略,制定印发《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组织实施“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优秀社会指导员培养计划、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精英教练员双百计划、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提升计划、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等全国性体育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体育人才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体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新时代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作出规划和安排。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研究制定《2022年北京冬奥会人才工作规划》,大力支持冬季项目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发布,组织实施竞赛管理人才开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发展、城市运行人才队伍开发、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群众体育骨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等11个专项计划,为成功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提供了人才支撑。

当运动员在赛场奋力拼搏时,运动员保障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运动员是体育事业的核心人才和宝贵财富,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运动员发展保障工作,不断健全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以行业支持为补充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文化素质与职业辅导相衔接的发展体系,不断丰富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促进体系,形成了国家、地方、行业、社会、个人“五位一体”的运动员发展保障格局。

激活动能 各类人才助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成立后,陈镜开、容国团等一批竞技体育人才在国际比赛中以优异成绩吹响了我国体育事业前进的号角。改革开放后,从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刘翔、苏炳添成为“亚洲飞人”,再到女排姑娘重回巅峰,中国冰雪健儿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

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离不开一代代体育人的耕耘奋斗。在***成立75周年之际,张燮林被授予“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他是我国第一批乒乓球世界冠军之一,也是长胶打法的创始者。在他的指导下,中国乒乓球女队10次夺得世乒赛女团冠军,为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019年,王文教先后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他曾培养出汤仙虎、侯加昌、韩健、杨阳、赵剑华、熊国宝、李永波、田秉毅等影响世界羽坛发展的羽毛球名将。

张燮林、王文教是中国竞技体育的“开拓者”,也是我国体育人才的“领军者”。随着我国各项人才规划的落实,竞技体育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高水平运动员数量稳定增长,专职教练员数量稳步提升,裁判员数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映射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要代表的群众体育人才队伍,在组织群众健身、科学指导、传授健身技能、维护健身站点设施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他们活跃在群众身边,是体育行政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更是手把手为健身者解疑释惑的良师益友。

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业人员基本覆盖体育竞赛表演、娱乐健身、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旅游等各个领域,推动了产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体育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和体育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数万名体育人才从校园走入社会。他们深入全国各地运动队、学校、体育组织,汇入体育事业、产业大军之中,为促进全民健康、普及体育知识、培育产业支撑等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何振梁、吕圣荣、于再清、杨扬、张虹、李玲蔚等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等职务,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国际体育人才带动体育对外交往活动空前繁荣,用体育连结了中国与世界,提升了我国体育影响力和话语权。

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体育人才队伍继续壮大,人才素质持续提升,人才投入收效明显。要实现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体育人才需要在“扩军”的基础上“提质增效”,不断强化人才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引领驱动作用。基于此,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印发《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这是体育系统面向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制定的中长期人才规划,必将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负责人介绍,《人才规划》将聚焦人才的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发力,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动员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价值导向,激发社会力量培养体育人才的动能。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相结合,向用人主体放权赋能,充分吸纳科技、卫生、教育等领域高水平人才为体育贡献力量。细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评价标准,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相结合,突出业绩导向、基层导向。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实施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加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激励力度。通过建立全国“一盘棋”体育人才工作格局,促进各方面人才涌现和发挥作用,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体育强则中国强,人才强则事业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体育人才工作前景可期、大有可为,必将支撑体育强国建设之路行稳致远。

图片来源:新体育网、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