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时评丨当奥运冠军“走进”学生试卷……
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潘展乐游出46秒40。以潘展乐的奥运成绩为背景,试题要求考生从:A.“100米”指的是位移大小;B.“46秒40”表示时刻;C.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16米/秒;D.研究潘展乐的触壁动作时不能将他看作质点,四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的说法。
类似这种用体育考物理的试题还有很多,比如以全红婵跳水为例,考力学的相关知识,用乒乓球比赛的场景考弹性形变、惯性等。除了物理,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的学生测试试卷中也经常出现运动员的身影,比如黄雨婷比赛时稳住枪、果断扣,以“沉稳淡定、专注力”为主题进行写作;根据背景材料,以全红婵夺冠的故事写一篇英语作文;马龙被称为“六边形战士”,根据他的力量、速度、技术、发球、防守、经验六维雷达图进行对比……
如今,出题老师选用高热度、高关注度的体育事件和体育明星命题,以鲜活、生动、真实的案例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已成为一种现象。相比于“80后”“90后”上学时试卷中千篇一律的“小明”“小红”“小强”,如今知名运动员的名字让原本枯燥的试卷变得鲜活起来。面对闪耀体坛的明星和现实中的事例,学生们不仅学习知识的兴趣渐浓,还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对体育运动的认知。
试卷是知识传播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奥运冠军、体育事件出现在试卷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大众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以及社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肯定与支持。随着“奥运冠军进校园”“冠军体育课”等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走进校园、走近学生。作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奥运冠军们不论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试卷上,都会增加青少年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奋斗故事和所取得的非凡成绩的兴趣,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激励学生勇敢追梦,同时营造更积极、健康、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结合实际,将体育题材纳入学科类试卷,奥运冠军进入试卷已成为一种趋势。不过,要做到既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巧妙结合,又不脱离考试的公平性和目的性,就要把握好出题的尺度。
首先,控制数量,不宜频繁大量出现。不少出题老师喜欢把体育素材作为“命题素材库”,并频繁“借用”。而出题的初衷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知识掌握情况,如果一味蹭明星热度、迎合追星心理,难免偏离目标。
其次,合理设置题目的难度与灵活度。比如让三年级学生为全红婵写一篇英文发言稿,很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背景知识、认知框架和能力范围。就像有人说的,毁掉一首歌最好的方式是把它设置成闹铃。体育素材试题也要充分考虑题目的难易适宜程度,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联想和影响。
再次,巧妙运用,不宜生搬硬套。对于单纯知识点的考察,题目应该简单明了,硬要套上奥运冠军的名字很可能起不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而给人牵强生硬之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试题不仅是考核工具,还是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的重要手段。不能出带有明显畸形饭圈化倾向的题目,而是要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引导。
对于奥运冠军“走进”学生试卷,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