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佩体育网”BaPei.Cn

登录网站网站收藏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4:3 逆转之外的镜头故事——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巴黎奥运会直播信号制作团队

天津北方网讯:8月1日,巴黎奥运会开幕后的第6个比赛日。

虽然身处奥运时间,但天公并不作美,此时的花城闷热潮湿、酷暑难耐。

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奥运乒乓球赛事主场馆,当地时间7时不到,一支16人的团队已早早抵达这里并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是受奥组委邀请参与制作乒乓球官方赛事节目信号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当天等待他们的是8场比赛的转播任务。

比赛如火如荼,转播有条不紊。

转眼已是当地时间16时许,第6场比赛即将拉开帷幕,这是当天的重头戏——乒乓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选手樊振东对阵日本选手张本智和。

“片头准备,5、4、3、2、1,放!”随着导演李刚一声令下,当地时间17时,这场焦点之战的转播序幕正式拉开。

跌宕起伏的攻防转换、队员教练的斗智斗勇、现场观众的一颦一笑,随着镜头扭转、画面切换……这场荡气回肠的4:3逆转之战实时呈现在全球观众眼前。

镜头一

第1局比赛,张本智和抢先发力,樊振东令人意外地迅速大比分落后,比分转瞬来到1:10。

此时正是回合间隙,随着转播画面切换,正在看台上观赛的国乒男队队员王楚钦出现在屏幕上。当时的他面色凝重,好像周围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下一个球,2:10,樊振东扳回1分。慢镜头先是给到虽表情严肃但仍为弟子鼓掌加油的教练王皓,后又转到看台上双眉紧锁的国兵代表团领队秦志戬。

■ 他们说——

公平、公正、规范——这是奥组委对赛事信号制作流程统一而又严苛的要求,决不能因转播者的个人原因偏袒任何一方。

具体到一场比赛,不仅每名队员镜头比重、画面大小、出镜时间必须平均,要求甚至细化到如果一方队员是半身镜头,另一方也必须是半身出镜。

在一系列不容偏离的要求下,如何转出一场精彩、流畅而又充满故事性的比赛,信号制作团队的专业水平成为决定性因素。

乒乓球的特点是快节奏、高动态,冲、拉、推、挡均在电光石火之间,精彩的画面往往稍纵即逝。

但凭借成员间多年的磨合、10余年的赛事信号制作经验、对业务的谙熟于心、经年累月的学习充电,这支团队对利用现场机位清晰呈现每一分的对决早已应对如流。

及时用镜头捕捉球员、教练员的动作、表情,记录下观众们情感起伏、助威创意,瞬间决策在回合间隙以慢动作回放等形式为转播增色,让观众在屏幕前也能感受比赛气氛,更是他们矢志不渝的探求。李刚说:“用镜头叙事、让观众共情,这是我们团队的优势所在,更是大家一以贯之的目标。”

“当时及时将镜头给到王楚钦是因为他之前输球导致男单半区失守,一旦这场樊振东失利就无法捍卫国乒荣誉,此时面对严峻的场上形势王楚钦内心必然会有波动。随后慢放分别给到王皓和秦志戬也是如此,他们作为教练和管理层,对当时的场上形势肯定也会有情绪反应。”李刚说,“赛前谁也想不到樊振东首局这么大比分落后,我们凭借经验根据场上形势快速抓取这些场外‘看不到的画面’适时播放,就是为了讲好比赛故事,带动观众的情绪产生共鸣。”

镜头二

第2局比赛,樊振东再次负于张本智和,场上形势愈发严峻。

此时进入局间休息,摄像将镜头对准了正在交流的张本智和及他的教练,两人的对话也随即传到观众耳中。

“……一定要敢于调动他。”

“没有,我现在一点都不激动,让我打3:0、10:0我都不会乱,才2:0……”

“这小子口气挺狂啊,‘小胖’一定要赢下来……”这段画面随后被各种新媒体制作成短视频转发,迅速冲上了网络热搜。

■ 他们说——

“有画有声、音画同步,这是奥运信号制作的硬要求,所以当我看到摄像将镜头对准了他们,就跟同行及时调取附近架设的传声器,对声音进行扩展、压缩、均衡等动态处理,建立出一个有细节但不嘈杂的声场,让观众真切的听到对话内容。”团队中的音频制作混音师林可说。

声音是信号制作的重要元素之一,画面和声音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调动观众情绪,丰富观众的感官世界。

乒乓球比赛中,球的“乒乒乓乓”声,运动员呼吸声、呐喊声、跺脚声,球擦网声,教练向队员布置战术等等,这些“细小”的声音要素都要清晰地传递给观众。

近年来,奥运会开始制作沉浸式三维声,音频制作还要呈现给观众更真实、震撼的听觉感受,犹如置身宏大的赛场环境中。

小中见大、大中落小、交融互动,这是对音频制作混音师水平的考验。

以乒乓球台为例,除架设在摄像机上的传声器外,每张球台平均布有20多只不同型号的传声器,用来拾取赛场气氛、观众情绪、比赛细节等声音效果,混音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混沌、模糊的声音信号。

凭借10多年的体育赛事转播经验,林可在架设和安装时充分诠释自己的场馆音频设计和混音理念。球网上拾取球落桌面声音的微型传声器布在球网哪格,球台下拾取脚步声的传声器离球台边缘处多远……通过巧妙的布设营造出良好的声音包围感,让观众获得更佳的听感宽度。

“体育赛事信号制作是运动和情感的交织,我觉得作为一名音频制作人,重要的是理解导演创作意图,体味其镜头情感倾诉,配以声音的表达,把比赛表现得更具冲击力、感染力。”林可说。

镜头三

第4局比赛,樊振东6:7落后时,张本智和叫了暂停。

比赛恢复后,樊振东连赢3球,比分瞬间来到9:7。转播画面切换,看台上的国乒男队队员马龙兴奋地站起来加油助威。

最终樊振东连拿5分,11:7赢下这一局,将大比分扳成2:2。

此时,回放镜头的画面从教练王皓背后切入,观众不仅从王皓的视角看到场上形势的扭转,而且身临其境地在王皓背后看到了他一跃而起挥拳庆祝。

■ 他们说——

转播画面的切换,来自于导演的一声声指令。但在变幻莫测的赛场上,如何实现不同机位、景别、快慢的镜头快速衔接,将刹那的精彩呈现在观众面前,专业、磨合、默契、高效等缺一不可。

一场乒乓球比赛的净时长只有1个多小时,但信号制作团队的实际工作往往会长达3至4小时甚至更久。他们会提前到岗,拍摄选手入场、热身,观察观众席上亲友团等有特点的观众位置,同时还会根据事先了解的选手技术动作、比赛习惯等特点设计、演练拍摄思路和角度,便于比赛进程中瞬间决策、实时切换。

“就像那段从王皓背后切入的镜头,当时导演在耳机里就是简单一个字——‘变’或‘转’,摄像马上就能明白意图去捕捉画面,编辑也能即刻反应切换场景。做到这样的高效、默契,一方面是我们团队有专业技术能力为保障,有长期实战磨合做基础;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赛前设计拍摄思路,导演事先就了解到摄像的意图,彼此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适当的时间节点呈现绝佳的画面。”导演助理张宗浩说。

李刚进一步解释:“其实无论是‘换’‘转’还是‘变’,说全了都应该是‘几号机位如何变换……’但赛场上我们也要分秒必争,正是默契让我们可以用最短的口令、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快的反应、最好的效果。”

这支信号制作团队的专业,不仅体现在镜头、画面、制作的考究上,还蕴含着对体育项目的了解与热爱。

摄像柏毅说:“我父亲当年是乒乓球教练,我从8岁起就接受过乒乓球专业训练,对这个项目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为转播乒乓球比赛提供了极大便利。例如,这次奥运会有不少老一辈的选手,他们的打法基本上就是直板快攻,球速快但旋转少。因为对技术动作特点的了解,我可以预判快速捕捉镜头,让画面更及时更饱满……”

镜头四

第7局决胜局,第一个球就是多回合拉锯,但樊振东奋力拿下这个士气球。随后的慢镜头,有细节回放,还有看台上国乒队员跃起欢呼的画面。

11:7,樊振东一个反拍长台,逆转赢下这场艰难的比赛。慢镜头中,不仅反复多角度回放这最后一球,更是久久停留在樊振东两眼紧闭双臂张开享受胜利喜悦的一幕,他背后的远景画面中,王皓正激动地向观众席挥拳庆祝。

■ 他们说——

乒乓球比赛球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果没有慢动作回放,每个队员、每个动作、每个细节、每个眼神就无法让观众清晰可见,不能把比赛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慢动作编辑程姗说:“我们有多台设备编辑慢动作回放,有的负责编辑比赛中的实时画面,每个球打完可以马上回放球的线路、队员表情、是否有压线争议等;有高速慢动作编辑设备负责播出很慢的画面,更好地展现球的运行路线、落点等细节;还会专门编辑慢动作集锦,如果有队员叫暂停,可以通过播放集锦告诉观众叫暂停的原因。”

“其实播放慢动作的时机、节奏非常重要,不同的队员习惯不同,有的发球快,慢动作回放就要给得快给得短,不能影响下一回合的呈现。所以这不光要求我们时时刻刻精神高度集中,根据比赛实时画面编辑慢动作镜头,随时等待导演指令,还要提前了解队员习惯、比赛规则,这样才能向观众呈现更好的慢动作回放。”程姗说,“可能很多观众都不了解,乒乓球比赛每打6个球都有规定的队员擦汗时间,我们每当临近此时就会互相提醒‘该擦汗啦’,这样就可以提前选择画面,趁相对较长的间隔时间播出时间更长、角度更多的回放。”

正是有了慢动作编辑们的慢中见快、凝固瞬间,直播信号中不仅有双方队员雷霆万钧、流星赶月般的迅猛搏杀,而且每个细微的动作、表情乃至情绪都能在观众眼前缓缓流淌,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

朝着专业化方向

不断前行

不仅仅是这一场比赛,作为全国仅有的四家受邀参与奥运赛事信号制作的团队之一,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信号制作团队从7月27日开始连续工作11天,日均工作时间长达14—15小时,共完成58场比赛、90多个小时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国际公用信号制作工作,专业性赢得巴黎奥组委的高度赞许。

领队张灏说:“我们这支队伍先后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足球和保龄球赛、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赛以及世俱杯女排赛、世界男排联赛、足球世预赛等很多赛事的直播信号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体现工业化流程、标准化生产,打造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体育赛事信号制作团队,这不仅是团队对自身的要求,也是中心领导的期望。一路走来,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我们正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行。”(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