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他们这么说
为满足儿童青少年的科学健身需求,弥补当前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的不足,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以下简称“20条”)12月18日正式发布。发布会后,还举办了“体育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主题座谈会,各方专家和代表汇聚一堂,围绕议题结合各自领域,为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健身建言献策。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教授王荣辉:为青少年健康提供实操指南
王荣辉认为,“20条”从科学健身视角,为儿童青少年强身体促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操作指南。“一是涵盖面广,从科学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到运动类型和运动环节的划分,再到身体素质提升及健康问题应对等,每一条均采用‘条目+释义’的形式呈现,涉及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核心要义,精确定位、精准发力;二是科学权威,集众家之长,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官方文件和研究资料,也深入学校、俱乐部进行了调研,由体育、教育、医学等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论证、修订后形成专家共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三是操作性强,条目和释义语言精炼、通俗易懂,便于大众理解,给出的运动建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简单易操作。”
王荣辉表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关注和支持。作为体育专业大学,可以高效发挥专家智库功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建议和支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互联互通,丰富社会实践,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人人受益为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深入中小学校、俱乐部等举办多种多样的健身指导等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理论成果的应用转化,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中心体育健康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佑发: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要注重过程
“因为有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保障,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校内锻炼情况较好,但是校外体育锻炼不足,全国不足三成的孩子能达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20条’发布瞄准了当前很多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其中就有我们亟需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李佑发表示,此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要以体育活动强化心理健康,依靠体育去强健孩子们的体魄,同时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在有些孩子会感到孤独、抑郁、很难与人交往,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我们很多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败、克服困难再迎接新挑战这样的一个往复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去培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李佑发说,“20条”也瞄准了“心理健康如何提升、如何促进”问题,真正通过体育锻炼做到“一体强心”。
李佑发认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20条”发布的契机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注重健身过程而非健身结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老师应确保体育课达到中高强度,并教授正确的热身和放松方法。此外,还需家校社协同,家长应引导孩子在周末到公园绿地进行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原所长、教授马军:为青少年健康奠定全生命周期健康基础
马军坦言,目前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及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都和运动不足有直接的关系。同时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也是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基础,青少年时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是受益终身的。”
在马军看来,“20条”是国家发布的权威纲领性文件,不论是专家团队的构成还是组织梳理的过程,都具备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可操作性,解决了青少年和家长不知道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针对未来该如何进一步落实细化,他认为,除了引导学生和学校提升认识外,还要深入家庭,让家长们了解,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人生打下健康基础。
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刘阳:探索喜闻乐见的多样科普形式
刘阳在座谈会上谈到,当前我国儿童青少面临很多身心健康问题。基于多年国际国内的科学研究,体育活动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手段。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小时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要保证儿童青少年具有尽可能多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则应聚焦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避免盲目运动带来的运动风险和运动伤害。刘阳认为,“20条”的编制发布非常有意义,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权威可操作的运动指南。
“未来的推广应用也是重点。”刘阳说,“20条”真正落地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儿童青少年的主体环境在学校,要重视体教融合,推动体育、教育、卫生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要对学校进行科普,首先让校长理解科学运动的重要性,通过校长转变观念,带动学校体育教研工作者了解科学健身内容和专业体育教学训练的知识,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入这些内容,加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
另外,他认为,家庭推广方面除了媒体宣传之外,还要积极利用家校结合的部分。例如利用校园开放日或是家长会等机会进行“20条”的普及推广,让更多家长重视学生科学运动的具体方法,从而带动家庭养成科学锻炼气氛。也要探索更多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产品,利用海报、漫画、明星、动画等形式进行多途径推广。“科普是一个科学研究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要利用多种多样的科普形式让更多儿童青少年接触到实用又有指导性的健身方法。”
体操世界冠军肖若腾:通过科学运动塑造强健体魄
“科学的健身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塑造强健的体魄,增强免疫力,有效抵御各类疾病,更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体态和身体协调性。而且通过参与健身锻炼,孩子们能从中学会坚韧、自律及团队合作。或许今天热爱科学健身的孩子,未来就会成为赛场上闪耀的体育之星。”肖若腾说。
肖若腾认为,科学运动非常重要,但面对如今高度发达的互联网资讯,更需要权威性的指南,因此“20条”的发布非常必要且及时,对于青少年科学健身能够做到全周期全要素保障,让大家能更安全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我是一名体操运动员,深知盲目地进行训练容易受伤。”肖若腾说,“科学的健身计划讲究循序渐进与合理的强度安排,希望现在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可以在‘20条’和老师专家的指导下,遵循科学的力量、耐力、速度专项训练计划,根据身体的适应程度逐步增加负荷。”
肖若腾表示,科学健身能为青少年带来强健的体魄,这是成长的重要基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拥有健康身体能够帮助学生精力充沛地应对繁重的学业。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将为他们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乃至未来投身专业运动领域打下牢固基础。”
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校长彭春艳:将“20条”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20条”的推广和实施离不开基层各学校的落地配合。彭春艳表示,作为基层学校,将把“20”条作为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行动纲要,纳入体育课程和日常教育活动中,让每位体育教师都能学习并实践这些科学健身的原则。“比如每堂体育课会有目标、分阶段地设计关于耐力练习、力量练习、速度练习、柔韧练习、平衡练习、灵敏练习等身体素养水平练习的运动项目。同时体育课上还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风险自我筛查,制定符合各年段特点的个性化运动计划。学校也会重视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环节,预防运动损伤并加快身体疲劳的消除。”
为了更好地将“20条”融入校园,彭春艳表示,学校应加强课程管理,落实当天无体育课程班级的锻炼安排,在托管服务中增设多样化的户外活动或因地制宜开设各类体育社团课程,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确保学生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还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运动类型,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外,跑进操场里,动在阳光下”,参与课间户外活动,落实“天天户外120分钟”。并建立学生“视力追踪档案”,形成可见、可查、可比的数据管理检测系统,家校协同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防止脊柱侧弯,控制近视新发率和减缓学生近视率。
彭春艳表示,作为校长她将带头学习“20条”,积极探索“健康第一”育人方式的变革。同时,提升科学健身素养,掌握科学运动技能,并将其作为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目标,带头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家校社医协同育人机制,走进社区和就近场所,让“20条”真正成为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的行动指南。
日照市体育局党组***、局长卢伟:抓好贯彻落实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8年,日照被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确定为全国幼儿体育试点城市。围绕解决“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问题,日照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幼儿体育发展“日照路径”,数据显示幼儿体质明显增强。2022年,日照部署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试点工作,与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合作,为25万名学生进行了脊柱健康筛查,近30万名学生参与脊柱与视力健康操推广活动。三年的脊柱健康追踪随访发现,学生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比例下降了21.39%,中风险人群比例下降了5.49%,低风险人群比例上升了26.88%,工作成效显著。
卢伟表示,从这几年日照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政府、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关注度都非常高,青少年体育呈现蓬勃发展、活力四射的良好态势,发展氛围越来越好。“‘20条’的发布,为我们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体育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的指导。下一步,日照将认真学习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围绕开展全国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试点,按照‘改革引领、赛事支撑、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20条’的贯彻落实,推动日照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日照学生家长:指导孩子科学锻炼有了“教科书”
看到“20条”发布,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天宁小学学生家长薛福燕心里有了底。“这几年日照的小朋友非常快乐地享受着运动的乐趣,政府有人管、学校有人教、校外锻炼方便,还有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观看或者参加,运动氛围越来越好。不过作为家长,在鼓励孩子运动时也会有些担心,尤其是在家里锻炼身体时,练什么、怎么练,分寸尺度很难掌握,有时候还会担心练得不科学,害怕孩子因运动受伤。今天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20条’后,我认真学习了一下,感觉非常好,很多疑问一下找到了标准答案。”
薛福燕表示,“20条”让她进一步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了好的身体素质是什么样的,孩子锻炼的重点、时长、频率、强度有哪些标准,运动前后要做哪些准备,还兼顾到了健康作息安排。“专家们的这20条指导意见,涉及儿童青少年健身的方方面面,内容贴近需求、解读详细、标准清晰,有了这20条科学健身指导意见,就像有了‘教科书’,我也能更加放心地鼓励引导孩子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另一位学生家长李超也表示,“20条”聚焦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为青少年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任何成绩和荣誉都无法替代的。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需要家校社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包容、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更加光明、健康的未来。”
学生曹梦静说,“20条”不仅教会了自己如何正确地开展体育活动,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运动态度。“我相信只要按照这些原则去做,每位同学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收获健康的体魄。”
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二十条
1.科学运动强身健体、益智健脑,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儿童青少年要打破久坐状态,每间隔40分钟起身活动10分钟;除教学外,每天其他屏幕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3.按能量代谢特点,运动类型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儿童青少年应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运动。
4.运动前宜进行运动风险筛查,以确保儿童青少年安全地参与体育活动。
5.一堂儿童青少年运动课通常分为热身、主体以及放松部分,应当遵循全面性、趣味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原则,帮助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各项综合能力。
6.运动前热身能充分动员机体、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次运动前热身5-10分钟,以体育游戏和动态拉伸为主。
7.运动后即时放松能加快身体疲劳的消除,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次运动后放松10-15分钟,以静态拉伸为主、可辅以按摩。
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包括为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平衡及灵敏素质等。
9.耐力练习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强化肌肉耐力、提升专注度、缓解焦虑和压力等,建议以不同方式进行3-5次/周、30-50分钟/次的耐力练习。
10.力量练习提高儿童青少年肌肉力量、强健骨骼、增加瘦体重、促进心脏健康、预防运动损伤,应注重全身性,建议进行2-3次/周、30分钟/次的力量练习。
11.速度练习提高儿童青少年快速移动能力、动作频率、身体协调性、强化心肺功能,建议进行2-3次/周、20-30分钟/次的速度练习。
12.柔韧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关节的灵活性、强化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预防运动损伤,建议进行3-5次/周、10-20分钟/次的柔韧练习,推荐采用静态拉伸。
13.平衡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运动感知能力、提升协调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建议进行2-5次/周、15-30分钟/次的平衡练习。
14.灵敏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身体的协调性以及神经肌肉适应能力,建议进行2-3次/周、10-20分钟/次的灵敏练习。
15.“天天户外120分钟,校内校外各60分钟”是近视防控的重要且有效手段;建议户外活动形式以视力追踪类为主。
16.儿童青少年阶段是掌握正确坐、站、走及写字姿态的关键期,“早预防、早教育、早发现、早矫正”是健康身体姿态促进的总方针。
17.应将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控制在适宜区间,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18.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磨炼儿童青少年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凝聚力,还能提高抗压能力,并能降低焦虑、改善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19.骨强化练习可以激活形成新骨组织的信号,使得骨骼变得更加坚固和致密,对于儿童青少年强健骨骼来说,建议进行力量练习和冲击性运动。
20.充足、良好的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认知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心理健康提升都至关重要,科学运动能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