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佩体育网”BaPei.Cn

登录网站网站收藏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红书上的外国人问起了中国足球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成为近日来最吸引眼球的民间交流事件,在这个平台上,大量外国人出现,也带来了有趣的认知摩擦。

这种跨越国界的好奇与求知欲无所不包,“对账”、晒生活习惯、聊宠物……就连中国足球,也成为了海外网友关注询问的对象。

一些海外球迷,留下了对中国足球的好奇提问:“这里有中国足球迷吗?”

“在中国,有多少人喜欢足球?”

“你好,我是德国人,我喜欢足球,足球在中国是热门运动吗?”

“中国的高中生足球联赛是什么样子的?”

对此,有中国网友这样自嘲式回答:

“在中国,最好的俱乐部可能明年就解散,最佳教练可能年底就被警察带走,口号喊得最响的人可能最黑心。在我们这里,足球可能是方的!”

德国和海外的球迷恐怕难以理解,这回答到底在说什么,但中国足球的球迷一定都懂。

歪果仁抛出的都是一些小白式的提问,显然在很多海外球迷眼里,中国作为足球落后国家,还有人喜欢足球,真是一件新鲜事。

换位思考,这就像我们也会好奇:在巴西和印度,有人打乒乓球吗?

殊不知乒乓球作为一项游戏(而非比赛),在海外其实相当流行,只不过玩得多、练得少,只是竞技不灵而已,群众基础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多了。

这种认知与现实的错位,不妨叫它“隔墙认知偏差”。

在巩立姣之前,老一辈的中国女子铅球名将黄志红,有一段采访让人印象深刻,她说自己出国比赛,和国外体育迷交流,对方的一个问题让她震惊:“你们中国人平时吃得饱饭吗?”

黄志红说,听到这个问题后她特别吃惊,她觉得中国的样子在外面世界的人眼里太不为人知了。当时已经是1990年代初期,在老外眼里,中国人还是普遍吃不饱饭的群体。

反过来说,在国人的印象和一些平台打造的画面中,中国文化在全世界流行,全世界的歪果仁都在学中文,中国的一切似乎都大受欢迎……

这其实也是一种隔墙认知偏差。

曾有机构对美国普通人进行采访调查,列出了一些中国名人,包括孔子、老子、唐朝皇帝、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巩俐、张艺谋、姚明、刘翔、邓亚萍、莫言、傅家俊等……

得到的答案中,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只听说过成龙、李连杰,还有不少人表示,听过其中一些名字,但不知道这些名字是中国人。

另有在伦敦街头的路人随访,要求说出三个中国名人,大部分人说不出来三个,一个都想不起来的也大有人在。

要让欧美普通人关注远隔大洋的一个遥远国度,其实并不容易,很多人更关注自己的生活与世界,和中国网友关注“世界大事”的热情天差地别。能够破墙而出、影响到普通人的,一般都是和普通人紧密关联的领域。

比如在伦敦那次街访中,有一个小伙子,说出了当年国足队长郑智的名字,再一问,原来他是一个体育迷,看过郑智在伦敦球队查尔顿的比赛。他还说出了姚明的名字,这当然算是体育文化的一种输出,所谓的国家影响力,其实大多都是在这样与普通人感兴趣且有关联的细节中慢慢传播渗透的。

说到这一点,中超其实当年也在影响力输出方面有所建树。

十年前的英国媒体,但凡炒作某位英超球星的转会传闻,都会把中超某大鳄对此人感兴趣带上,经纪人在给球员炒身价时,也总会暗示有中超神秘买家联系了自己。

那时的中超正处在金元时代,一批批的国际知名球星加盟,影响力也自然上去了,中超有钱,成为国际足坛共通的认知。可惜楼起得快塌得也快,现在国际上没人再谈中超和中国足球了,英媒炒作转会时,象征金钱大鳄的符号,变成了沙特。

说回到乒乓球,这种隔墙认知偏差也是有的。

一个中国民间的流行观点是,中国人之所以称霸乒乓这个项目,是因为中国人玩乒乓的人多,而老外都不玩乒乓。

更极端的印象是,中国民间打球的人多,公园里随便拉出一个大爷可能就是个高手,到国外随便包打天下。

这其实也是认知偏差。

以乒乓球的发源地英国来说(乒乓是英国人发明的,是不是也有点意外),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公园、酒吧等公共场合,乒乓球台和打乒乓的人很常见。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打乒乓也是公共场合最普及的玩乐项目之一。

在欧洲,乒乓球俱乐部/球馆的数量超出想象,而以笔者此前探访一些欧洲足球队的经历,在西班牙、在德国、在英国、在意大利,足球俱乐部里摆着乒乓球桌,球员、教练、工作人员休闲时打两拍,是很流行的消遣方式。

乒坛长青树倪夏莲也介绍过,小小卢森堡,就有一百多个乒乓球俱乐部,即使是几百人的小村子,也会有俱乐部。很多人家的车库、地下室都有乒乓球桌,学校也有乒乓球课。

歪果仁不但玩乒乓,而且在很多国家普及度相当高,玩得不亦乐乎。

只不过对待乒乓球,果仁们多只作为娱乐游戏而参与,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向竞技方向发展的就少得多。

就像中国街头下象棋的人很多,但只是玩玩而已,真走职业竞技象棋之路的人少之又少。

更不会有举国体制这种东西,从群众基数中成体系的选拔出最精英的一批人,在选拔、培训、竞争淘汰的机器中历练,从而霸榜乒乓金字塔的塔尖。

所以歪果仁乒乓球打不过中国人,是少了一套举国之力的精英选拔机制,而不是因为他们不玩乒乓,这种古老的认知偏差可以休矣。

打破这些认知上的隔墙偏差,最好的方式就是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现场体验。

这次小红书上的跨国界交流,中美乃至其他国家的网民们,对对方的生活都有了更全面真实的了解(相对之前),打破了不少认知偏差,很多人也完成了祛魅或者增魅,大呼“原来和我想的不一样啊”。

隔墙认知偏差,无论竖起的这道墙是怎么来的,都造成了墙两边普通人的认知壁垒,对认识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形成了阻隔。这次中美网友的直接交流,很大程度上抛开了彼此的滤镜,他们不经意间用这种交流在“Tear Down This Wall”。

在平台上,一个来自美国的爸爸,贴出他抱着孩子的照片,和中国网友打招呼。

在评论区,他看到一张回应的照片,这是来自中国的一家三口对着镜头微笑,说着“HELLO”。

这笑脸,这属于普通人的温馨画面,打动了无数人,有人发出感慨:

这个世界本来就该是这样的,不是吗?

(李普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