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佩体育网”BaPei.Cn

登录网站网站收藏联系我们

巴佩体育网

导航菜单

河南济源以篮球为引领打造体教融合新样板

早上6点,天还未亮,在河南省济源市沁园中学操场的灯光下,校篮球队队员已经开启了新一天的训练,跑步热身、投篮练习……如今的济源校园篮球队征战全国赛事乃至国际赛事,都能凭借不俗表现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这与济源示范区以篮球为引领,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密不可分。

3月1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篮球项目资格赛女子18岁以下组C组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夺在四川乐山进行,以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济源一中”)女篮为班底的河南U18女篮以四胜一负的战绩成功突围,晋级全运会决赛。

去年12月21日,第二届亚洲中学生3×3篮球锦标赛在吉林长春落幕。济源一中女篮队员赵琳作为中国队队员,与队友一起勇夺女子组冠军。同年,济源市济水一中、济源市沁园中学分别摘得2023—2024中国初中篮球联赛(河南赛区)男子组和女子组冠军。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高度重视篮球运动发展,结合自身篮球运动氛围浓厚的特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发展篮球运动,大力普及校园篮球,进一步促进体教融合,让中小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以文化为底蕴点燃青少年篮球“星星之火”

早上6点,济源市沁园中学操场上,校篮球队队员已经开始热身训练。低温天气没有把他们“劝退”,反而激发了大家不服输的劲头。“跑起来,跑起来,注意力集中!”学校篮球队教练赵朋飞站在训练场边,关注着每一名队员的训练状态。

济源示范区是久负盛名的“篮球之乡”、首批命名的全国“八大篮球城市”之一,拥有深厚的篮球文化底蕴和众多篮球人口。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本省的篮球改革发展部署,深化篮球管理体制改革,遵循篮球事业发展规律,为青少年篮球人才成长铺路搭桥,一系列举措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喜爱篮球的青少年来此学习,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篮球人才。

1月5日,在济源篮球城进行的2024—2025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比赛中,河南豫光金铅女篮以83比60战胜陕西天泽女篮,取得新年首场胜利。在此前的赛事中,河南豫光金铅女篮也展现出不少高光时刻,引来家乡人民喝彩。

“济源篮球氛围特别好,不管是群众篮球还是校园篮球都发展得特别棒。”河南豫光金铅女篮队员刘冰表示。刘冰是地道的济源人,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篮球。她说:“学校有校篮球队,平常课间还有篮球操。受益于这样的氛围,我从初二那年就进入了省队。”

济源在推动校园篮球发展中,坚持把文化熏陶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催化剂,打造篮球文化主题公园,推进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开展篮球主题研学实践、职业球员和篮球名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篮球元素融入学生成长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从小知篮球、懂篮球、爱篮球。

河南豫光金铅女篮队员郑亚萍表示,在家乡比赛时,她常常惊讶于现场球迷对篮球的了解,尤其是青少年球迷。这些小球迷让她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他们对篮球的热情和了解,是建立在由衷的喜爱和自小耳濡目染基础上的。

以球赛为引擎高水平赛事引领校园体育发展

2018年首届全国小学生篮球联赛河南分区赛U12、U10总冠军,2019年第二届全国小学生篮球联赛河南分区赛U10总冠军,2023年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及训练营(河南赛区)U12男篮冠军、U10混合组亚军以及东部赛区亚军和全国总决赛季军,2024年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及训练营(河南赛区)U12男篮冠军……在济源市济水街道办事处东园学校的荣誉墙上,一项项与篮球有关的荣誉引人注目。类似这样的荣誉墙,还出现在济源市沁园中学、济源一中等多所学校。

荣誉的背后,是济源示范区打造赛事之城、搭建青少年篮球运动大舞台的有力举措:构建校内班级联赛、校际片区联赛、市级总决赛三级竞训体系,每年组织校园篮球竞赛活动超过800场次,参赛运动员超过1万人次;大力引进高水平篮球赛事,先后承办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第十六届CSBA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

此外,济源还曾是河南省男、女篮征战全国篮球联赛的主场。河南女篮曾在这里创下连续13个主场不败的纪录。2023年,中国女子篮球联赛河南女篮主场回归济源,以职业化赛事回应济源人民的篮球情结和期盼。

以赛为媒、以球会友,这些赛事的持续举办,不仅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更为校园篮球发展注入了动力,有效提升了校园体育工作整体水平。

“每年,我们学校都会有孩子站在国家级赛事的现场,这离不开济源对体育的重视。”济源市济水街道办事处东园学校体育教师张利军激动地说,“打篮球、参加比赛,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强身健体、自信乐观,更练就了他们敢拼敢闯、永不服输的优秀品格,这种精神会被他们带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以篮球为引领探索体教融合育人新途径

体教融合是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充分发挥“教体一家”的管理体制优势,坚持一体化设计、全要素保障,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青少年体育锻炼及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进程中,济源示范区坚持把篮球作为校园体育发展的重要支点,推动篮球发展和篮球育人同频共振。

编创篮球操、开展各种篮球主题游戏,各级各类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有条件的每周再加一节专业篮球课,并创新性地把篮球纳入中招体育考试选考项目,以考试的杠杆作用撬动篮球运动在校园全员普及……一系列措施激励了更多学生走上篮球场,营造了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的篮球运动氛围。

在济源市济钢幼儿园训练场,“篮球即生活比赛即教育”的红色标语引人注目。场地一侧,密密麻麻的奖杯整齐陈列。

“这些都是我们幼儿园近年来在篮球方面取得的各项荣誉。篮球课程是我们幼儿园的重点课程。”该园特色教学主任郑朔告诉记者,“在济钢幼儿园,小班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接触篮球,到了中班会加入球性练习,大班的孩子则会进行对抗赛。孩子们能在篮球运动中找到自信,自小就打好基础。”

“我的儿子和女儿目前都在学篮球。上幼儿园的女儿现在已经开始参加相关赛事。”市民翟先生说,“孩子的身体更强壮了,抗挫能力也更强了,更自信了。”

对照《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济源示范区大力实施“七个一”篮球特色学校培育工程,从课程、训练、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累计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所、省级特色校6所、市级特色校22所,打造济源青少年篮球人才基地,示范带动全市校园篮球整体发展。

秉持着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济源示范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合理安排篮球“学、练、赛”活动,以球健体、以球育德、以球启智,最大程度激活篮球育人育才功能。小学阶段根据孩子兴趣选好“种子”,初中阶段围绕技战术提升育好“苗子”,高中阶段聚焦篮球竞技水平锻造“尖子”,形成“横向有竞争、纵向不脱节、一档一提升”的篮球人才培养格局。

“篮球带给孩子们的不只是强身健体。”济源一中女篮主教练宗星星说。为了不耽误文化课程,这些年她和队员们每日清晨5点50分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训练馆中,硬是用汗水和拼搏收获了一枚又一枚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赛事的奖牌。队员有的进入心仪的高校,有的进入省队、国家队。“体育可以塑造人。在这个过程中,队员收获了更加坚强的意志,也为人生增添了一份可能。”宗星星说。

从“基础+特色”“赛事+活动”等方面做好体教融合加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夯实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根基,探索打造体教融合样板。在篮球项目的引领下,济源示范区积极探索校园体育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体教融合“1+12”的育人新途径。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以篮球为特色,推动全市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济源示范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联系邮箱 laodilailiao@foxmail.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