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体育界有几个代表性人物,比如说起篮球就会想起姚明,说起乒乓球就会想起马龙一样,在中国田径界同样有能够让你第一个就想起的人,那就是110米栏的世界冠军刘翔。
刘翔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他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更在于他令全世界都看到了亚洲人的实力,打破了人们的固有思想,认为110米栏这项运动只是黑人的专属。而在刘翔身后的恩师孙海平,更是功不可没。如今一晃过去20年,这位传奇教练的现状如何呢?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转变
孙海平在做教练员之前,他也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曾入选过国青队的大名单,但与其辉煌的教练生涯不同,他在做运动员期间却并没有什么太过耀眼的成绩。据了解,孙海平教练此前也是参加的110米栏项目,所以他在当教练期间才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1986年孙海平正式开始他的教练生涯,他认为运动员没必要天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要适量,不仅是人体的承受有极限,更能够增加伤病的风险。于是孙海平独创了“轻松训练法”。轻松训练法并不是说真的就轻松,而是重点提高训练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之后孙海平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冠军弟子,陈雁浩。在孙指导的训练之下,陈雁浩的成绩突飞猛进,两次夺得全运会金牌。有了陈雁浩的训练经验,孙海平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想要在国际大赛中证明,中国的运动员一样可以在110栏方面出类拔萃。
但陈雁浩毕竟身体天赋有限,始终无法在国际赛场上有所建树,直到刘翔的出现,孙海平见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
师徒冲击奥运会
据孙海平自己说,自己实际上是差点错过刘翔这个好苗子的,当时为了避免中国110米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孙海平是在四处寻找好苗子的。
刘翔无论是身体条件,还是跨栏天赋都非常不错,当时自己正准备带着陈雁浩他们去欧洲集训,偶然间想起刘翔,准备带着他一起去体验一下,增长见识。
但一问之下,刘翔竟然回去了,孙海平不忍这么一个好苗子就此埋没,找到了刘翔的父亲,希望那个可以说服他,让刘翔跟着自己训练。起初刘翔的父亲是不同意的,但在孙海平的再三劝说下,决定让刘翔去试试看。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一飞冲天。
他以12.91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这世界记录,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而这对师徒之所以感情深厚,更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两人俄共患难。
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刘翔他们实际上是没有团队的,所有的事情都要靠师徒二人自己独立去完成,在经历了层层困难后,刘翔与孙海平终于在奥运会上证明了自己。
只是后来刘翔的受伤以及退役,令孙海平十分惋惜,他不仅仅是为中国的跨栏事业惋惜,更是心疼自己的爱徒因伤病不得不退出。此后孙海平虽继续从事110米栏的教练工作,但再也没有遇到过像刘翔这样身体天赋的弟子了。
在刘翔之后他最杰出的弟子是谢文俊,尽管他所能达到的高度追不上刘翔,但依旧可以在亚洲保持巨大竞争力,多次夺得金牌。只是孙海平依旧没有放弃“刘翔接班人”的这一想法,他还想在自己教练生涯结束之前,再为国家培养出一个像刘翔一样的世界冠军。
如今的孙海平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徐卓一跑出了小组第一的成绩,让人不禁想到了20年前的那个身影。这已经是孙海平第六次带领弟子们征战奥运了,20年前他和弟子一起缔造了中国田径史上的一大辉煌,20年后,他依旧保持初心。
其实早在2018年孙海平就辞掉了国家队的职务,他想要专心挖掘青少年一代的运动员,并且带领他们再度攀上高峰。孙海平教练就像是一个攀登者,不断的向最高山峰前进,十几年如一日的陪着弟子们训练、突破。
要知道孙海平早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无论是他带弟子还是夺冠的奖金,这些收入完全可以支撑他一切开销。除此之外,上海、浙江两地的体育局每月都为他发工资。毕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教练员,这些待遇也是理所应当的。
另外还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孙海平教练的身体依旧十分硬朗,与年轻时一样,声音洪亮,作息规律。但唯一让弟子们担忧的是,孙海平每天是雷打不动,要抽两包烟,这个量的确是大了些,其中不少弟子劝过他不要抽这么多烟注意身体。
对此孙海平都是一笑了之,他自己说,抽烟是他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不让他抽烟了,那岂不是“压力山大”了。当然与20年前相比,孙海平的指教风格还是有了一些改变,他更加注重调节弟子们的情绪了。
他坦言,自己以前可能就是太死板了,现在经常跟弟子们聊聊天、吹吹牛也挺好,能够快速融入年轻人的氛围。但他也表示,自己在该严格的时候也绝不含糊。
如今的孙海平虽已实现财富自由,但你依旧可以子啊操场边看到他叼着烟,仔细观看每个运动员的动作特点,并时不时的提出指导意见,甚至是亲自上手示范。他也坦言,自己已经70多了,但对体育依旧充满热爱,就算没有第二个刘翔对他来说,也不会感到沮丧。
只要保持对体育的热爱,并将这份热爱传递给年轻队员这就够了。
结语:
孙海平教练的执教生涯,从不追逐名利,一切皆是源自于内心深处对体育的热爱。这样的教练怎么会不成功呢?中国的110米跨栏不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巅峰的吗?不必执着于有没有下一个刘翔,只要保持对体育的这份热爱就够了。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师父”孙海平与他的征途》;
上观新闻《南京世锦赛中国创历史,独家对话孙海平:中国短跨正处回升阶段》。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联系邮箱 laodilailiao@foxmail.com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