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佩体育网”BaPei.Cn

登录网站网站收藏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云飞杂记】渗透

如果我们领导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不脱离群众,就算敌人用10个渗透计划也不会得逞。——出自电视剧《渗透》

1950年,米切尔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期间,跟凯林教授接触密切。那是与薛定谔同龄的英国生化学家,用物理学的光谱分析手段发现了三个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光谱带,命名为细胞色素a、b、c,分布在真核细胞(动物、植物、酵母、脉孢菌)的线粒体膜和某些细菌的细胞质膜上的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中。

健客:等等,哲学博士搞生物化学,什么情况?

云飞:哲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缩写Ph.D.),泛指学术研究型博士学位。这个学位并不局限于哲学学科,而是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设置,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通常在大学本科及/或研究院毕业后,再进行相当年数的研修,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方能获得这一学位。这个学位是全世界公认的学历架构中最高级的学衔之一,是学术界对某人在其研究领域内所达到的专业知识水平的认可。

在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米切尔埋头教学科研,偏好填补各种空白。同期,两个年轻人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干了件大事。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里克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种可能结构》。

健客:DNA双螺旋结构和卡文迪许实验室在《细菌传》中提到过。

云飞:嗯,X光衍射助力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因为简洁巧妙地解释了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方式,所以很快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DNA双螺旋结构和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三大科学发现,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层次。卡文迪许实验室是剑桥大学的物理实验室。沃森和克里克,一个学生物的,一个学物理的,他们都看过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并被书中提到的用物理学和化学方法探索生命本质的创见吸引,走上分子生物学研究道路。

1955年,米切尔进入爱丁堡大学动物学系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组工作。1957年,他参加了由苏联科学院和国际生物化学协会联合主办,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生命起源研讨会,主要议题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多位杰出科学家参会,包括美国学者米勒、英国物理学家贝纳尔和中国植物生理学家殷宏章等。

健客:在《细菌传》和《真菌传》中介绍过贝纳尔和殷宏章。美国学者米勒是哪位?

云飞:嗯,你一定听说过他做的实验。1953年,他23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环境合成有机物,论证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

健客:好像在《真菌传》中提到过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

云飞:哈哈,进步了,开始着眼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国际生命起源研讨会召开后不到2个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两件事虽无直接联系,但是在美苏关系紧张背景下,不仅限于太空竞赛,还包括在科研、教育等领域竞争,由此引发美国高等教育改革。1957年,麦卡锡主义刚衰落,麦卡锡本人因急性肝炎死于贝塞斯达海军医院,终年48岁。卓别林、奥本海默、钱学森等都是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据说,还没有一个现代政府像美国政府那样被全面渗透。事实上,只要有指控,就有否认……只要有人认为政府里有***渗透,就有人认为政府捏造指控冤屈无辜。

健客:哈哈,这是大概就是国家安全和政治权力渗透。

云飞:这个世界没有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铁板一块那回事。在谍战剧《渗透》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果我们领导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不脱离群众,就算敌人用10个渗透计划也不会得逞。

健客:不说美国了,中国呢?

云飞:1957年,年轻的新中国从整风运动切换到反右运动,并出现扩大化问题。

健客:明白,在《细菌传》和《真菌传》中提到过,英国呢?

云飞:1950年1月6日,英国成为第一个承认***的西方大国。朝鲜战争的爆发,中断了中英关系正常化的势头,之后英国在朝鲜问题、台湾问题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使得中英外交关系长期停留在代办级。但英国在具体做法上不同于美国。英国人很清楚,如果盲目追随美国认可蒋介石政府,只会得不偿失。相反,尽早与新中国建立联系,不仅可以维持现有利益,还可以在新中国的建设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除此之外,通过与新中国建立联系,一方面能防止自身在美苏博弈中被边缘化,另一方面还能尽量拉拢中国,以此牵制苏联,减少苏联对欧洲的压力。

健客:政治太那个……不说也罢。对了,米切尔当时就很有名吗?

云飞:米切尔并非那场研讨会的核心人物或与会代表中广为人知的名字。当时37岁的米切尔恐怕还没有比他小10岁,人称“前生命化学教父”的米勒名气大。米切尔在会议上这样说:“我无法脱离环境来思考生命,必须认为二者是同一个连续体中结果相当的两项,二者之间的动态联系由膜来维持,膜既隔开生命与环境,又让它们紧密连接。”也许正是这段话的思想衍生出后来的化学渗透假说。

1961年米切尔在爱丁堡发表的论文,充满生造的词汇、类似侦探小说的逻辑和毫无证据支撑的结论。首先,他运用福尔摩斯式的逻辑,“当排除了其它所有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起来多么不可能,都是正确的答案。”。既然找不到媒介分子X,那么答案只能是不存在。氧化和磷酸化两类化学反应是如何接触的呢?能量怎么从细胞色素氧化工厂传递到ATP制造工厂呢?那不是分子遇上分子的化学反应,那是化学渗透(chemiosmosis)。这是米切尔生造的词,含有两个词根:chem(化学)和osmosis(渗透),其实这个过程的实质既不化学,也不渗透。它的含义如下:

葡萄糖代谢产物在细胞色素酶中逐步氧化。这些蛋白综合体微型工厂,都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实质上是一些通向膜外的蛋白质孔道。它们没有合成什么高能的媒介分子,作用不过是像一些泵,把氢离子(H+,也就是质子)泵到膜外去了。由于这些质子泵的工作,大量质子被泵出去,又被限制在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狭窄区域里,于是形成质子聚集区。H+的浓度,在化学上有个简单的量度,就是pH值,即酸性。因此内外膜之间的区域就形成了一个“质子水库”,具有酸性和正电荷。

健客:等等,你是说逆浓度运输吗?这不是渗透啊!中学学过,渗透是指水分子经半透膜扩散的现象,直到半透膜两边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逆浓度运输不会平衡吧。

云飞:之前不是说了嘛,不是生物学所谓的渗透。其实,米切尔用的是希腊语渗透(osmos)的本意:推。也就是说是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释放的能量,把质子从线粒体内膜里推到内膜外,就像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

健客:等等,什么是抽水蓄能电站?

云飞:实例就在眼前。前几天,9月23日,“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号机组进入分部调试阶段,其余4台机组已进入安装阶段,计划于2025年全面投产发电。该电站位于句容市边城镇,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部分组成,安装6台22.5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该电站拥有世界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世界最高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世界规模最大的库盆填筑工程,被称为“三最”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运行需要上、下水库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而江苏地势较低,要想在地势平坦的区域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需要平地起高楼,堆出一座上水库。2022年9月底,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提前5个月填筑到顶,今年6月6日下闸蓄水。截至目前,该站上水库大坝最大沉降量约为坝高的0.27%,最大绝对水平位移量为86毫米,库盆渗流量为0.13升/秒,均符合设计标准,整体数据优良。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最高用电负荷连续8年超过1亿千瓦。同时,江苏省内新能源发展迅速,2023年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1454.19万千瓦,电网急需配套建设调节电源。句容抽水蓄能电站距南京市60千米、镇江市30千米,地处江苏省负荷中心。电站投运后,双向、双倍调节能力将达270万千瓦,可发挥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作用,缓解地区负荷增长较快、电网供电压力大等状况,为江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不愧基建狂魔吧。马上到国庆节了,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向建设者致敬,为祖国自豪。

健客:什么是黑启动?

云飞:‌‌黑启动是指整个系统因故障停运后,系统全部停电(不排除孤立小电网仍维持运行),处于全“黑”状态,不依赖别的网络帮助,通过系统中具有自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启动,带动无自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逐渐扩大系统恢复范围,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恢复‌。

线粒体内膜就像是水坝。它是脂质膜,对于水溶性的质子来说是不通透的,因此外部质子浓度虽高,但不能自然扩散回来。“质子水库”的酸性和电势能合起来叫做“质子动力”,这也是米切尔新造的词,他认为这是生物的基本驱动力。

水库要蓄水也要泄洪。ATP酶就是泄洪道。它也是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综合体,内外相通,且受控的蛋白质孔道。它利用的不是什么神秘分子,而是质子回流,质子动力释放能量生产ATP。

对于那个时代的生化学家,化学渗透假说太反直觉了,简直是诡异的机理,玄而又玄的天书。明明生成了新分子,造出了能量货币,不用媒介分子完成生物化学链路,还那么多弯弯绕,加上米切尔不仅生造大量词汇来描述他的理论,而且没有实验证据,基本上全是假设、推理,或者干脆忽略那些暂时解释不了的障碍。所有这些原因,使得米切尔在生物能学界受到的待遇,差到不能再差。有的人读完第一页就扔一边,认为他疯了,有的人开口就骂,认为他不尊重整个学界前人的辛苦工作,不做实验,不是化学家,偏要谈最艰深的化学问题,而且他的语言不是化学。米切尔成了渗透到生物化学领域的异类和白痴,英国科学界的笑料。1963年,因为“脾气大造成的胃溃疡”,他离开爱丁堡大学,据说是被校方劝退,免得丢人。

健客:反直觉是什么意思?

云飞:举例说吧。简单清楚符合直觉的,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积”,“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平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健客:明白了,跟废话差不多。

云飞:在这些废话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系列精妙的结论,世人才知道废话的力量,这就是直觉理论。公理可以归为直觉理论,它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以证明的基本命题。DNA双螺旋结构也可归为直觉理论,提出后很快就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但是,有些则不然,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反直觉,提出后引发轩然大波,即便达尔文列举了很多证据。

健客:打住,太复杂,说个简单易懂的,最好是初中生一听就明白的好吗?

云飞:好吧。假设一根绳子围地球赤道一圈,绳子增加6.28米仍围地球赤道一个圈,赤道上一棵小树高90厘米,问能碰到绳子吗?

健客:这个?

云飞: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简化一下,第一根绳子长40076千米围一圈,第二根绳子长40076千米+6.28米再围一圈,两圈之间的高度是否超过90厘米。

健客:绳子长度的变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两圈之间的高度也应该没什么变化吧,即使有变化也微乎其微吧,我想答案应该是碰得到。

云飞:咱们算一下,设地球半径R,则原绳长2πR,加长以后,长2πR+6.28。

绕地球一圈,半径为(2πR+6.28)/2π≈R+1,也就是说两圈之间的长度约为1米,即离地面高1米,因此答案是碰不到90厘米的小树。

健客:这个!

云飞:这个就是反直觉。

国庆将至,鸿雁传书,祝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阖家幸福、节日快乐!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节后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二维码